醫療知識, fb貼文

認識主動脈瓣膜狹窄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心臟瓣膜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輩們可能會面臨這一問題,因此了解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相關知識,能幫助患者及親友及早發現症狀,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定義、類型、症狀、診斷方法及治療方式。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什麼?

主動脈瓣膜狹窄(Aortic Stenosis)是指位於心臟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的主動脈瓣無法正常開合,導致血液流動受阻。正常情況下,主動脈瓣由三片瓣葉組成,當心臟收縮時,這些瓣葉會完全打開,讓血液順利流入主動脈。然而,當瓣葉變硬或變厚時,開口會變窄,迫使心臟以更高的壓力來推送血液,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心臟衰竭或其他併發症。

常見的3種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

先天性主動脈瓣膜狹窄:有些人天生只有兩片瓣葉(雙葉瓣),這會使得瓣膜在成長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問題。
退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隨著年齡增長,瓣膜的結構逐漸退化,這也是一種常見的情況。 隨著年齡增長,鈣質會在瓣膜上堆積,使其變硬並導致狹窄。約70%的患者屬於此類。
風濕性主動脈瓣膜狹窄:這通常是由鏈球菌感染造成風濕熱引發的,雖然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不如過去常見,但在某些地區仍然存在。

主動脈瓣膜狹窄的5大症狀

早期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惡化,患者可能會經歷以下5大症狀:
  1. 呼吸急促:在運動或活動時感到喘不過氣。
  2. 胸痛或心絞痛:胸部感到壓迫或疼痛。
  3. 疲勞感:日常活動中感到異常疲憊。
  4. 暈厥或頭暈:因為心臟無法有效供應血液而導致的昏厥或頭暈。
  5. 水腫:下肢水腫或腹部腫脹等心臟衰竭的表現。

如何診斷主動脈瓣膜狹窄?

  1. 聽診:醫師會進行聽診,以檢查是否有心雜音,判斷患者是否有主動瓣膜狹窄的問題。
  2. 心電圖:用於檢查心臟是否有心律不整。
  3. 胸部X光:可以顯示心臟是否擴大以及是否有其他問題。
  4. 心臟超音波:這是診斷主動脈瓣膜狹窄最重要的工具,可以評估瓣膜的形態及功能。

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治療

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方法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
  1. 藥物治療:藥物無法治癒狹窄,僅用於無法手術或者在等待手術期間緩解症狀時使用。在重度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唯一有效的治療只有手術治療。
  2. 瓣膜置換手術:當主動脈瓣膜狹窄程度嚴重時,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或產生症狀時,則需要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將受損的瓣膜替換為機械或生物瓣膜。
  3.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這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通過導管將新瓣膜送至心臟,替換受損的瓣膜,適合無法承受傳統手術風險的患者。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影響心臟功能的嚴重疾病,但透過早期診斷和適當的治療,許多患者都能夠過上健康的生活。如果您或親友出現上述症狀,或對心臟健康有疑慮,建議及早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