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R簡介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TAVR)成為無法承受開心手術風險患者的新治療選擇,可降低手術風險並縮短恢復時間。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什麼是TAVR?它適合哪些人?手術流程又是怎麼進行的?
什麼是TAVR
TAVR(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是一種不需開胸的微創手術,利用導管技術將人工主動脈瓣膜送達心臟,並置換原本病變狹窄的主動脈瓣膜。
與傳統的開心手術不同,TAVR不需要剖開胸骨或讓心臟停止,手術傷口小,病人恢復速度快,整體負擔也較輕。所以,TAVR已成為治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別是針對年紀較大或手術風險高的族群。
目前對符合特定條件的病患,健保將會給付TAVR的手術及醫材費用,為台灣主動脈狹窄病患的一大福氣。
TAVR的健保給付條件
符合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診斷,且出現心臟衰竭、呼吸困難、胸痛或暈厥等症狀,同時經至少二位心臟外科專科醫師判定無法以傳統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或開刀危險性過高,且臨床判定病人至少有一年以上之存活機率。
另需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無法接受開刀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或開刀危險性過高
2.有以下情形之一者:
先前接受過心臟手術
嚴重主動脈鈣化
胸腔燒灼後遺症,不可進行開心手術
曾接受過縱膈放射療法
嚴重結締組織疾病,導致不可進行手術
肝硬化
肺功能不全
醫療團隊會根據心臟超音波、心臟電腦斷層(CT)、心導管檢查、肺功能等綜合評估,判定患者是否適合接受TAVR。
TAVR手術流程簡介
1.選擇導管置入路徑:最常見的是經鼠蹊部股動脈穿刺,也有少數情況選擇經鎖骨下動脈或心尖進入。
2.置入導管:在局部麻醉或輕度鎮靜下,醫師將導管送入體內,穿過血管抵達主動脈瓣位置。
3.人工瓣膜置換:將事先摺疊好的人工主動脈瓣膜沿導管送到病變處,精確定位後展開,取代原有的硬化瓣膜。
4.完成手術:移除導管並確保血流順暢後關閉穿刺點。整個手術約需1至2小時,大多數患者手術後2至5天內即可出院。
TAVR的6大優點
1.不需進行開胸動刀的侵入性手術。
2.術後恢復快,住院天數短。
3.減少加護病房依賴與呼吸機使用時間。
4.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傷口感染。
5.呼吸困難、疲勞感、心臟衰竭等症狀能顯著改善。
6.提升生活品質與自主活動能力。
許多接受TAVR的患者在術後幾週內,就能恢復日常活動,明顯感受到精神與體力的提升。
TAVR的缺點
1.無法完整清除原本瓣膜的鈣化,導致新的瓣膜無法完整貼合,造成瓣膜旁滲漏或瓣膜開合不完整(可能跟早期瓣膜退化有關)
2.置放的瓣膜可能壓迫到心臟的傳導組織,造成心臟傳導異常,有時可能會需要置放心律調節器 (隨著瓣膜設計及手術技術的純熟的進步,風險已有降低的趨勢)
3.瓣膜的耐久度相比傳統主動脈瓣膜文獻資料較少
4.血管損傷風險:由於手術是透過導管進行,可能會造成血管撕裂或血栓形成。
5.併發症風險:術後仍可能出現腦梗塞、急性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
術後注意事項
儘管TAVR是低侵入性手術,但術後仍需謹慎照護,並注意以下事項。
1.定期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X光、心電圖等檢查,追蹤心臟瓣膜功能。
2.注意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腫、感染。
3.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4.依醫師指示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5.若出現胸痛、呼吸困難、暈厥、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TAVR讓許多過去被認為「開心手術風險太高」而無法治療的重症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找到了一條新的生路。透過精密的導管技術與完善的術後照護,TAVR不僅能改善心臟功能,更讓患者重拾生活的自主權與活動力。
如果您或您的親友被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建議可和醫師討論是否適合TAVR,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